铜雀台是谁建造的的简单介绍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铜雀台是谁建造的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
1曹操修建铜雀台何意
曹操在消灭袁氏兄弟之后建造了“铜雀台”,曹操在邺城住宿之时,半夜突然见到一道金光,第二天便在金光处挖掘得到一只铜雀,而荀攸进言说此乃祥照,曹操大喜之下便决定在漳水之上建造铜雀台,彰显其平定天下的功劳。
史书记载,铜雀台最高处有十丈,也就是大约高三十多米,而更是在其上修建了五层小楼,总共有二十七丈高。换算成了米,铜雀台有93米左右。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物,在古代来说,可谓是一个傲视群雄。
曹操一共修建了三座台,而铜雀台修建元公元210年,前一年,曹操才赤壁之战大败。打败之后的曹操更加认识道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他修建铜雀台,广招天下有才之人,有识之士,这些人,曹操全部都设置在铜雀台上款待。
也就是说,其实铜雀台的最大作用是曹操用来拉拢人才的基地,在这之上,其实铜雀台更是用于军事防御的,而且都那么高,要知道,铜雀台坐落在的邺城,那就是全城的最高点。
扩展资料:
历史上关于铜雀台的故事
铜雀台建成,曹操带着所有的儿子登台游览,让他们各作一篇铜雀台赋。曹植受命援笔立就,斐然可观,连自负文才出众的曹操也大为惊奇。曹植的聪慧还表现在学识渊博、机智敏捷上。曹操每一次问他问题,甭管问什么,曹植总是不假思索,应声而对。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丕做了五官中郎将,成了丞相的助手。虽然是嫡长子,但并不能保证他一定能做魏王世子。因为在弟弟曹植身边聚集了一帮名士,最著名的有两个:丁仪与杨修。丁仪和曹丕有过节。
曹操听说丁仪才干非凡,为此征求曹丕的意见。曹丕说:“丁仪是独眼龙,一只眼睛瞎了,妹妹嫁给他不会幸福的。”
曹操一听,心想:“算了吧,我哪能把闺女嫁给独眼龙后来曹操召见丁仪,对他十分钦佩,甚至有点相见恨晚。曹操心想:“这样的人就算俩眼都瞎了,也应该把闺女嫁他!”可惜这时候曹操的三个国女已经都送进汉献帝的后宫里了。
丁仪知道后,认为曹丕从中作梗,使自己失去了当魏王姑爷的良机,于是倒向了曹植一边。他知道曹植受宠,曹植也知道杨修的地位作用,所以双方主动靠拢,建立起了非同寻常的友谊。曹植给杨修写信说:“好几天没见你,我想你都想病了,我觉得你也应该这样。”
二人友谊可见一斑。曹植虽然受宠,但身上文人气太浓。这既是他受宠的原因,也是他最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曹丕、曹植送行到路边,曹植出口成章,称颂后争储位失败的原因。曹操的功德,旁边的人都赞赏不已,曹操也很高兴。
曹丕感到很惆怅,若有所失,谋士在他耳边说:“魏王即将上路,您流泪哭泣即可。”曹操和部属看得都很伤感,觉得曹植就是最好,诚心不及曹丕。曹丕得了分,从此之后更加谨慎老实。他跟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关系特别好,就向其询问巩固自己地位的方法。
贾诩对他说:“只要将军发扬德行气度,早晚孜孜不倦,把儿子当好就行了。”曹丕听完贾诩的话,更加谦恭谨慎地?磨炼自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雀台
2三国时期,曹操修建铜雀台是为了什么?
河北临漳古邺城的铜雀,算是三国遗址之一,当年曹操为什么要修筑铜雀台呢?
一种说法是,建安13年,曹操赤壁兵败之后,眼见昔日手下败将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也是兵强马壮,与孙权一道与自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点郁闷。
由于已经无力继续扩张,于是他把精力转向内政的治理上,首先他不计身份,广罗人才,然后在邺都建铜雀台,正式把邺都定为自己的根据地,又任命儿子曹丕为相当于副丞相级的五官中郎将,扎扎实实地为篡夺汉王朝做准备。
关于为什么修铜雀台,相关史料并没有做详细说明,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人著作进行推断。
不妨来看一下陆机的《吊魏武帝文》,陆机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东吴灭亡后他为晋做官。
《吊魏武帝文》是陆机根据当时朝廷秘阁里收藏的曹操遗令写的一篇追悼文,也是曹操研究的重要资料。陆机的这篇文章里写到,曹操临终前指着小儿子曹豹嘱咐其他几个儿子说:“就托付给你们了。”说完他不禁落泪。又嘱咐自己死后让婕妤妓人都迁到铜雀台上去住,每天早上和傍晚要给自己供上食物,每月让妓人们为自己奏乐歌舞两次。又叮嘱儿子们要时不时登上铜雀台望一望自己的陵墓。
还嘱咐众妾无事可做的时候,可以叫她们学着做草鞋去卖,等等,在文中陆机不厌其烦地把曹操如何挂念妻妾儿女、对身后之事安排得如何细致琐碎一一列举。陆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的感想,他说像曹操这样叱咤风云的英雄,如此儿女情长,牵挂身后琐事,实在是令人同情。
仿佛修筑铜雀台就是为身后事一样
但是,出身东吴的陆机,对东吴的夙敌魏以及使东吴灭亡的晋打心眼儿里是抱有抵触情绪的,陆机所说的曹操遗令完全有可能是为了贬低曹操而捏造出来的产物,对它的可信性我感到应该有所存疑。如果这篇曹操遗令确有其物的话,它向我们展现的将是曹操作为普通人的意外一面。曹操对家族的命运多少有些担心。这篇《吊魏武帝文》的内容基本上都被反映在《演义》里,而且确实对丑化曹操形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演义》里有一个场面是,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为了激将周瑜,故意说曹操南征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因为听说孙策、周瑜夫人大乔、小乔姊妹漂亮美丽,所以想把姊妹俩抢占到手,带回邺都铜雀台,供晚年享乐。诸葛亮还当场背诵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有“揽二乔兮东南,乐朝夕兮与共”两句,周瑜听了果然大怒,遂决心联蜀抗曹,《演义》的情节如此。
这里的《铜雀台赋》,正确的名称应该叫《登台赋》,的确是曹植为铜雀台写的一篇作品。只不过上述的两句在曹植的原作里并不存在。《演义》作者是从唐代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受到了启发,才杜撰出原文里不存在的那两句来。又让诸葛亮背诵它们去激怒周瑜,安排得确实很巧妙。而且在《演义》的早期文本中,这两句为
“挟二桥于东南兮,若长空之螮蝀”
表面上说的是“桥”,实际上是暗喻“二乔”,在后来的修订版里,毛宗岗为了简单易懂把“二桥”干脆改成了“二乔”。《演义》的作者和修订者在表现技巧上都很下工夫。
不过,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曹操筑铜雀台是在赤壁之战两年后的建安十五年(210)。《演义》也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五十六回里写“曹操大宴铜雀台”,这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王粲还到场作了诗(诗没有被引用)。所以说,赤壁之战以前不可能有曹植的《铜雀台赋》。
如果《演义》从开头到结尾都是由一个作者构思的话,这样的矛盾也就不可能出现。诸葛亮背诵《铜雀台赋》的情节,很有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
事实上又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铜雀台所在的邺城吧,即曹操当前及今后事业发展的基地。冀州刺史部魏郡的治所邺县,历史上习惯于称之为邺城,因为它不是一个普遍的县城,曾经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也算是“六朝古都”了,而这一切,都是肇始于曹操大规模修建邺城。
建安九年(204)曹操五十岁,这一年八月他率军攻克了邺城,之后他一边继续征战,一边征调并州、冀州等地的建筑材料运到邺城,对邺城进行了整体重建。这次重建规模很大,不仅先后修建了规模空前的“铜雀三台”,而且重新修筑了城墙,规划了城内的街道,修建了一批办公区和高档居住区,对一般百姓居住的里坊也进行了规整。
邺县的扩建是旷日持久的工程,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在邺县城西北角先后修建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使这场扩建活动达到了高潮,让邺县不仅超越了已经破败的洛阳、长安,也超越了天子所在的许县,以及襄阳、成都、临淄等当时一流的大城市,成为一座崭新的、规模巨大、经济发达、文化气息浓厚的都市。
建安十五年(210)冬天,位于邺县城内的铜雀台竣工了,这是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大建筑,它仅台基就高达十丈,台上又建了五层高的楼,最高一层距地面居然多达二十七丈。汉代一尺约合二十三点五厘米,折算下来有六十三米高,相当于现在二十层的大楼。如今在一般城市里二十来层的大楼早已不算什么了,但在一千八百年前,两三层高的建筑都很少,二十层绝对是让人震撼和恐怖的高度。
有了这座超级堡垒,曹操就有了稳固的后方,可以把重要将领、官员的家眷从各地接到邺县来,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安心地打仗或工作。对那些手握兵权但又不是嫡系的将领来说,把家眷送到邺县去,不仅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而且可以打消曹操对自己的顾虑,所以,张绣、张燕、臧霸等人先后主动要求把家眷送到邺县来。
我想这才是主要的原因,建立一个大后方,铜雀台只不过是相当于一个集中办公、设宴、休闲的地方而已。至于那些遗言中婆婆妈妈的问题,或许是真性情,或许是相关文人对曹操的唏嘘吧!
3三国时期铜雀锣谁为谁建照的
铜雀台是曹操所建,没有为谁而建。
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铜雀台在哪里?在史书里,在汉赋、唐诗、宋词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都出现过。这就是今邯郸市辖的临漳县城西17公里的“古邺城遗址保护区”内的三台村西。
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铜雀台到明代末年已基本被毁,地面上只留下台基一角。据文物保护部门介绍,到此访古的游客不断增多,临漳县准备以曹魏时期三台原貌为版本,动工重建铜雀台等邺城三台。一总投资7562万元的项目已经有关部门批准。按照规划,除了重建三台,还将建设三台文物展览馆、邺城模型和铜雀台文化公园。
关于铜雀台是谁建造的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