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吴伯凡先生的现状如何)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吴伯凡,以及吴伯凡先生的现状如何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吴伯凡这个人到底有多厉害?
吴伯凡是哲学硕士,《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原《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
曾从事哲学、基督教神学和社会理论研究,自2001起进入媒体行业,并从事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管理学、商业史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和评论120多万字。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及译著多种。
2008年10月与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冬共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推出的一档财经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首播时间:每周六11:30―12:00,重播时间:每周日11:30―12:00 。
扩展资料
吴伯凡曾亮相《一本好书》,带领观众品读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多部经典著作。他认为,“阅读是一种技能,不是认字就一定会阅读,阅读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并且,真正的阅读是“刚性”的,“要读那些读了以后让你觉得自己有点笨,读下去要烧脑的书”。
作为最早入驻“得到”的知识分享者,吴伯凡直言知识分享不能代替阅读,但知识分享更不是“贩卖焦虑”。“焦虑实际就是无所适从,感觉到危险的存在,但找不到方法,非常恐惧。
有的人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或对看似高不可攀的知识存有恐惧,知识分享能够成为一个药引子,给你一个开端,让你对书本和学习有亲切感,帮助你成为一个求知的人。”
2吴伯凡先生的现状如何
退休。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吴伯凡先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公司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职务,其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截止到2022年6月27日,吴伯凡已经退休了,开始享受生活了。
3吴伯凡:人类史就是一部通信史
视频时长:67分钟
文字共计2276字,需要阅读时间6分钟
吴伯凡,男,1966年生,湖北荆州人,哲学硕士,《 21世纪商业评论 》发行人,原《 21世纪商业评论 》主编。现在自己开私塾。
吴老师是一个对知识融汇贯通的达人。他能自由地打通知识的边界,用“通信”把动物、植物,古代、现代串连起来,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移动,追求便捷,追求自由的历史。
植物借助风、水以及靠果肉发散气味等方式来增加移动性以提高基因繁殖效率。
大象的脚长得像四面鼓,结构像听诊器,用跺脚的方式发送信息给分头找食物的象群,最远可传到16公里以外。
微生物:病菌之间也有非常严密的通信联系,当一些病菌受到新药的攻击,在即将死亡时会把信息传给受创较小的病菌,在下一次遇到这个药的时候,病菌会屏蔽这些药。切断病菌个体之间的通信,使他们之间不能共享信息,病菌的抗药性就能解决。
远古时代物理位移和信息位移是同步的(马拉松)后来信息的移动和物理的空间移动分离(烽火台),到人类不断让信息移动超越物理限制,把物理的实际的人和物变成一堆信息,并通过处理这些信息解决问题(柏修斯杀死美杜莎)。
今天人类把物理的世界虚拟化、信息化,从原子世界穿行到比特世界,原子世界有重量,比特世界无重量。人类整个历史是一部从原子世界(ATOM)到比特世界(BIT)的转变,也叫A到B的转变。当我们对A世界无可奈何的时候,可以把它转化为B世界,通过处理比特处理信息,最终解决A世界的问题。
人们使用电脑、电话、遥控器都是通过B世界操控A世界,从需要动手的世界变成需要动嘴甚至只需动脑的世界。我们从有重的原子世界进入无重比特世界,就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可以随时实现空间和时间的位移。
未来学家预测,到2045年人类可以克服自身的原子状态,直接将自己比特化。把一个人所有的记忆用类似于芯片的东西存储起来,当身体损坏的时候(硬件不行时),软件还是好的,把信息插入进新的身体里,那我还是我,我将得到永生。就像换手机时的同步程序一样,把一个新的手机同步成和原来的一样的手机。
当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后,过度互联和信息超载会让人陷入身不由己的状态。当人类的选择呈指数级增长,人类的选择能力却连算术级增长都没有,如何不被信息裹挟,如何与失重的状态抗争达到一个自由平衡的状态将是摆在现在人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马拉松:17"
马拉松原为 希腊 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和 雅典 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 希波战争 ,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 菲迪皮茨 的士兵回去报信。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
250万年前,每个猿手里都拿着一个石头,如果那时候的猿穿越到现在,也会看见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手机,手机的核心是芯片,而芯片是用硅做成的,硅是石头的主要元素。仔细想想,这两样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用来砸东西,一个用来通信,在不移动的情况下了解世界。
英雄柏修斯奉命去杀恶神美杜莎。美杜莎的眼神能让和她目光对视的人瞬间石化。柏修斯利用一只磨光的盾当镜子,看着后面的美杜莎,了解她的动作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决定如何挥舞自己的剑,最后把美杜莎杀掉了。柏修斯的这个行为,将一个物理的世界变成一个虚拟的,一个信息的世界,从此免于在物理的世界里头受到伤害。
爱琴是雅典的国王,他儿子要去很远的一个岛去杀牛头怪,儿子驾船出海的时候,帆是黑色,约定好如果成功杀了牛头怪就把黑帆换成白帆,好让他在远处就能知道信息。当他儿子成功杀死牛头怪返程,忘了换白帆。爱琴在很远的地方看见儿子船上的黑帆,误以为儿子死了,伤心欲绝的爱琴跳入了大海,为了纪念爱琴国王,就把这片海就叫爱琴海。
人类之所以发明货币,就是为了将财富信息化,让有重的财富变成无重的关于财富的信息,也就是钱。我拿着这张记载着我财富信息的媒介,可以走遍天下,这就实现了财富的自由移动。人类通过贷款,还实现了财富在空间里头自由移动。
所以金融的历史、货币的历史,它也是从一个从A到B的历史,刚开始的时候物物交换,它是没有货币的,财富纯粹于原子的方式存在,交易起来非常的费劲。但后来人类就开始用一些很稀缺的物资,作为一般等价物,这就是货币。 再后来人类就用金、银,用这样的一些原子组成的物质来代替具体的物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逐渐变轻的一个过程,逐渐提高财富移动性的过程,再后来只需要一张纸就可以了,因为越轻它的移动效率就越高。 直至只需要一张卡,不管这张卡里有多少钱,但这一张卡一点儿都不觉得重,因为货币本质上是信息,不需要重量。一直到今天的比特币,它连卡都不需要,卡还是用原子组成的,但是比特币就完全跟原子没有关系了。
信息化: 把一个物理的实际的人和物变成一堆信息,通过处理这些信息避免直接和一个物理世界里头的实物正面相对,从而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虚拟的办法。
虚拟化: 事实上不是但效果上是。
生态学L 移动性L 秃鹫L 自行车L 烽火台L 长城L 象脚L 石头L 硅L 芯片L 物理位移L
马拉松L 基因繁殖 手机同步L 移动终端L 电脑L 爱琴海L 微生物L 病菌的抗药性L
虚拟化L原子L比特L 货币L 列支登士登 白色的石头
乔布斯L爱琴柏修斯 美杜莎 曹冲雷·库兹韦尔(未来学家)
以塞亚·伯林(哲学家) 卡尔·维诺 尼尔L 德鲁克(管理大师) 张朝阳
4吴伯凡:影响人一生的伟大小书
** “伟大的小书,像是老朋友,你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每次来找他,都会有收获。” ——吴伯凡**
我们常常说,读书是让自己和伟大的灵魂发生最亲密的接触。吴伯凡老师带来的这四本书背后是四个伟大的灵魂,吴老师之所以这么喜爱这几本书并且时常拿出来回味,这说明吴老师已经通过这四本书和这几个伟大的灵魂产生了超越时空的连接。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听吴伯凡老师的读书心得其实就是听他和这些伟大灵魂交流心得,虽然很多内容我一时无法理解透,但依然启发很大。
《活出生命的意义》写的是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地方,简直是人间地狱,作者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极限体验,他写成了书,也叫《活出意义来》这是本畅销书,印刷量超过了1200万册。
也许人类再也不会有集中营的体验,但是这种感觉,尤其在晚上,有一种瓦尔登湖的感觉。静静在夜里读的时候语语惊人,感人肺腑,沁人心脾!
一本书平淡无奇,可能是你读这本书的氛围不对。书也是这样,有很多书适合白天读,还有的书籍适合晚上读。我们应该有洞穴空间,留给自己读书。
要想获得洞察力,你应该有一种类似洞穴的视野,不是一种热闹的视野,不是一种从嘈杂的氛围,你要去一个僻静的空间,看一个热闹的世界,才有洞察力。
这个世界上,不让你活下来的理由有很多。他们学会了冷漠,因为如果你敏感,你早就死掉了。路边的尸体很可能是早餐的时候跟你聊天的人,死亡是很普遍的。你这能活多长时间你也不知道,也许某一天你就精神崩溃、病死、被打死。
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
不想活的人太多了,他们有的会假装逃跑,朝着铁丝网奔过去,要么被打死,要么触电而死。
你要给活下去找一个理由,真的是很难的,你能看到的就是绝望,作者在这本书里要表达的就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不给自己设定一个意义,你是活不下去的。
在集中营里面,如果你不找到一个意义,你的精神状态就会萎靡不振,你肯能就是下一个进入焚化楼的人。如果你找不到意义,你的免疫能力稍稍有点问题,你就可能会马上死掉,精神的力量非常重要。
现代社会,抑郁症蔓延开了,因为很多人彻底感受到生活的无意义,极端的抑郁症就是自杀,因为活着更难受,于是人们选择了死亡。
抑郁症有可能成为人类杀手的前三。现在是:癌症 心脏病 糖尿病。
人类已经到了衣食不愁的地步,结果反而出现了这种情况。赫拉利说:非战争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他杀。撑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了。
我有个朋友,轻度抑郁,读了这本书说,这是本救命的书,他感受到了重新看待生活的视野。富兰克林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
他的派别的名称“意义疗法”。活出意义来,你才能活得下去。这是我们最直接的收获。
我的理解:人类对于意义的追求是仅次于生存的动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能够给自己创设出让自己持续活下去、活更好的意义。而且我们在任何困境下都有终极的自由:选择自己态度/意义的自由。无意义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困境,但是看到虚无的深渊后,我毅然要选择走上自己充满意义的道路,舍此别无他途。
朋霍菲尔在《狱中书简》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在纳粹监狱里散发着温馨与光明的哲思。
比如,有个穷人,穿上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好看,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好的衣服。如果你对他说,这件衣服是地摊货,你说的是真话,但是你对待世界的方式,比谎言还可怕。因为你对待世界、对待人的方式错了。
我们的摄影技术,可以把细微的画面表达出来,但是这个画面里,有一种对大自然隐私的窥探,尤其是把这种态度用在人上,你满脑子想的都是正确的事情,但是说的话是不正确的。这种态度,可能会成为以后成为一种片面的求真,我们要对不幸的人有一种敬畏。有时候谎言的力量要大于真理。
有个人失明了,他找了个先知,先知说:你把古琴弹断1000根弦,你就复明了。有天,终于达到了,但是他并没有复明。但是,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听觉都异常发达了,他能够跟世界息息相通。他明白了,大师原来是这个意思。
美国有钱人的精神导师,德鲁克说:如果你计算一下你的时间,你会发现自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王尔德:很多人觉得自己活在世上,实际上只是在世上,并没有怎么活。
我的理解:如果说弗兰克通过集中营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终极的选择自由的话,那么鹏霍费尔就是通过自己一生的生命实践了一种可称之为伟大的神圣的生活路径。鹏霍费尔是一个研究神学的人,他面对上帝死了的绝望困境选择了一种全新的人类道路,为他人而活,将神道融于人道,信仰上帝但不做宗教狂。鹏霍费尔在监狱中面的死亡所体现出来的平静是一种足以击穿所有为世俗欲望而活的人的心灵。
吃饭的时候有个教授谈及自己忙得不可开交,问道最近一个月做了那几件事,教授却想不起来。我们看上去非常忙,但是细想却发现也没有做什么。
这本书写的是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他在数学、昆虫学、生物分类、文学批评中都非常有洞见。
他做出的事情,让大家举得不可思议,很多人觉得他活了很多辈子,有人研究他留下来的东西,发现,他的所有研究都是跟他所研究的生物分类发非常相似,如果谁要去研究他,非常方便,因为他为你准备好了。
柳比歇夫长期坚持一种他自己称作“时间统计法”的工作方法。他把自己每天的工作使用精确到分的时间记录下来,一生坚持,从未间断。
他仿佛成为了固定的程序,但是此人又不是没有人情味的人,此人没有清规戒律,没有边界,你能找到他关于文学作品的批评,有时,他又会研究跟自己领域遥远的学科。他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但是他又做了这样一件异常刻板的事情,他把他的一生浓缩为了时间账本。
他自己的爱好,就是突然那一天,打开自己的某一天的记录翻看。主人公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当成自己的朋友。
在我们的微信中你会发现有很多名字你都不知道,你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点像微信上的名字,我们对自己过往的日子,就像陌生人一样。你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但是很多天,你对它毫无印象。那你的一辈子,还是你的一辈子吗?
如果你过往的日子,回想起来竟是模糊一片,这就是你的人生啊,这是多么荒唐。
我们刚说了“上帝死后”,上帝没有了,没有人监督、惩罚你了,你该如何自处?
信上帝的人,他会祷告、他会忏悔。他在周末,会审计自己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
但是当宗教消失后,我们便不会这样做了。
柳比歇夫不是这样的,他不愿意浪费自己生命的每一分一秒,是因为他要捍卫自己生命的质量,他应得的是踏实感,他的时间是结实的,他的生命历程是结实的,他打开自己的账本,任何一册,他都能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他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城堡,抵挡意义的滑坡,让自己免于在各种伪意义的行为中成为被他人裹挟的活僵尸。
我的心得:当初我自己看了奇特的一生之后,也开始了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目前记录了大约400天,中间时有间断,但基本上是坚持了下来。我的感触是时间开销记录真的非常有用,可以让我建立一个很深的自觉,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了,要想让自己过好这一生,防止意义的滑坡,需要的不仅仅是记录,还需要自己构建自己的意义体系,没有这个稳固的意义体系,即便你像我一样天天记录时间开销记录,依然是会陷入焦虑和痛苦,而不会有柳比歇夫的自在和充实。
《仆人》,讲述了一个商界精英在修道院里遇到一位传奇性商界领袖,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领悟到如何在动荡世界里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向导。
吴老师有一次陪朋友去八宝山,领骨灰盒的时候,上面写着【最终的平等,永恒的宁静】这种极限场景中,我么能把当下看得更清晰。
【东吴相对论】讲过,仆人领导力。说的是一个故事,赫尔曼黑塞写了一个探险队的故事,他们要去一个艰险的地方寻找宝藏,探险队里面有一个仆人,这是一个后勤服务的老者,它的存在如同不存在。有一天,他告诉探险队,他有事情要离开。后来探险队发现整个团队,完全没办法运行了,这个人就如同这个探险队的操作系统。
我们总是关注4个手指,但是大拇指的作用远大于其他四指,一旦大拇指断裂,手能做的事情很少。
在一个组织、家庭,在你和朋友之间,存在着一种这样的角色非常重要,但是它的重要性你常常意识不到,他维系着组织的运行。这就是仆人领导力。
仆人领导力讲了个故事,EMBA考试中,前4题都讲过,第5道题是每天给我们打扫的老师叫什么。老师说:第五题我是认真的,你觉得不重要,最为一个领导者,知道这位女士的名字非常重要。我想问你,你觉得班里最有可能成为领导的人是谁?结果他们仨在自己的考卷中都把清洁工的名字打上来了
领导者满足的是大家和组织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欲望,作为一个仆人的角色出现在组织中才是主人。如果你总把自己当回事,你就不是领导者。
道德经里面提到领导者的几个等级: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高级别的领导者,大家都仿佛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级的管理者大家喜欢和赞誉他,再次一级的让领导者大家都敬畏他,最差劲的领导者是让大家都感觉到被侮辱。
现在很多的领导人追求权威和威信。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听你的,是因为我认可你,还是我的生杀予夺由你做主,这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表面上不错,但是有各种各样的危机,你隐约觉得你的组织、生意,在躲避你,不让你发现。这很可怕。
一个很成功的管理者,发现企业中有很多原本没有的幺蛾子,他的员工和家人都抵触他。他去了修道院,见到了商业传奇大咖,教会了他很多他平时不以为然的方法,让它实现了刷新,他发现了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一个旧版本,他自身的行为的操作系统出问题了,这位老师帮助他换了脑筋。
我的心得:仆人领导力我觉得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服务精神,本质上任何组织都是为了一定目的而存在的,而领导者是最终目的的主要负责人,而他最好的成就组织的目的途径就是成全组织内地其他成员。一个人被成全之后,自然会跟随领导者去达成组织的目标。这不是一种交易性的、功利性的做法,而是真正好的领导者他们打心眼里是这样认为的,他把服务自己的伙伴作为自己天生的职责而不是义务。
听完吴伯凡老师分析的四本小书之后,我的内心触动是很大的,这里面统统都围绕着“意义”二字展开,这也是我最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
《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从极限条件中论证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人是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意义的。
《狱中书简》鹏霍费尔通过自己的生命历程呈现了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的方式和可能达到的心灵高度。
《奇特的一生》格拉宁通过柳比歇夫的告诉我一个意义指导下的人生可以是多么的自由和充实。
《仆人》杭特通过一个商界精英领悟的故事告诉我全新建构的意义可以带给人多么大的改变。
我今年三十一岁,正是开始和世界逐渐深度互动,思考生命意义的时机,我要为自己的人生构建什么样的意义,我要如何践行自己的意义之路这都是带给我巨大启示的命题。我还没有完全想清楚,但是吴伯凡老师带来的这四本书是我的一个指南针,我虽然不知道西藏怎么去,但是去过的老师们告诉我不在东北,在我的西南方向,这就足够的,剩下的就是上路前行,总有一日可以到达。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