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张说的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张说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张说的诗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被遗忘的盛唐名相---张说
名相---张说
今人一说起大唐名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再不也是那风度仪容天下第一的张九龄,甚至那口蜜腹剑,奸佞误国的权相李林甫也广为人知,但唐玄宗时另一个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历仕四朝而三拜宰相的张说却不如上几位名大声远,我颇为不公,今聊聊几言,说说这位张说。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家族世居河东,说生于洛阳,历武后到玄宗,四朝为官,出镇边疆则征抚并用,一时边境肃清,入朝为官则办事练达,上下百姓皆赞。文则是大唐文坛一时之领袖,开盛唐文学气度,政论诗词皆有佳作传世。
张说出身小吏之家,少时便敏而好学,才思不凡,武周时应试以策论第一而入仕,被朝庭授任太子校书,迁左补阙。撰修《三教珠英》后迁为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擢任凤阁舍人。因在张昌宗诬魏元忠谋反一案中不甘受张威逼利诱,不作伪证,坚持良知为魏辩白而被流放于岭南。中宗临朝,擢张说为兵部员外郎,后迁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睿宗复位,任张说为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在谯王李重福叛乱谋逆一案中张说显示出卓越的能力,别人都久拖不决,难以定案。他接手后很快弄 *** 相,严惩主谋,其余无罪释放。睿宗龙心大悦,对其果敢练达的多办事能力深为赞赏。因而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权斗中他不趋炎附势,为太平所馋言,被贬为尚书左丞,外放为东都留守。李隆基在安危悬于一线之时,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一夜之间平定太平势力,张说也因功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
张说与姚崇不合,在玄宗让姚崇回京任相一事上多有风语,多方阻碍,但玄宗对姚崇的能力十分了解,,态度是坚定不移。最终任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说很是不爽,便到岐王家诉苦,被姚崇告发,,因罪贬相州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后曲径以诗托故人之子,时为宰相之一的苏F,苏读诗为之涕泪,对玄宗谈起张说,认为对张说这个大功臣太严苛薄情。玄宗也有感触,迁张说为荆州长史。不久又迁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任中为解决大唐与契丹的矛盾,加强边防多有真见良策,后确见其效。开元八年,突厥拔曳固、同罗诸部因朔方大使王密奏原突厥降户勾引突厥,进行诛杀而心中大惧,有反叛之意,张说一身孤胆英雄气概,只率二十从骑,持节去各部安抚,一场大乱被消弭于无形。开元九年,因平突厥降将康待宾之乱而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元十年(722),诏命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平康待宾余党庆州方渠康愿子之乱。平乱之后,张说上书玄宗要求裁军二十万,改造诸卫府兵,开元十一年张说为中书令,为宰相第一了。任内改革政制,改政事堂为中书们下,权力集中于宰相。
唐玄宗在经济繁荣,边事也是安定之下,便想以文治求千秋美名,便设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聚集文学之士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修书使总领其事。在主持书院期间,张说广纳天下才俊学士,提携后进,如韦述、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羲、孙逖、王翰等。
张说才思敏捷,文采隽秀,著作宏富。后人收集他的诗词、文赋、表奏、碑文、墓志,总成文集30 卷。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张说只是能臣而非圣贤,美玉有瑕也是难免。张说既有宏才良策,文采风流,上佐天子定大略,下抚百官行政令,镇国家,恤百姓。论功劳说才干不愧为盛唐一名相,文坛之翘楚。但其人脾气暴戾,好骂同僚,不留情面。得罪人非少。也有受贿之污点,也难免有争权之举,以个人好恶论人用人之恶行。最后一次拜相后,也慢慢热心权势,有党同伐异之态,也最终因权斗中被宇文融,崔隐甫、李林甫等板倒,被玄宗下狱治罪,后虽念其功大老亦,复其为集贤殿学士,但再不得参政,开元十六年后的张说主要从事文史工作,开元十八年底,因病卒。
张说以一雄文而登朝堂,岂非幸运?却仕途坎坷,两度贬谪地方,三次出任宰辅。出镇为将则立功于边防,平定叛乱,安定国家,入朝辅政则政令有度,能力非凡,调任有方。文才武韬,皆为超俗之人,一代文宗,开盛唐文治之气象,领盛唐诗坛之风流。虽稍逊于房杜,却不下于姚宋,我想这是对张说最公正的评价。
一家之言,管窥之见,有不当谬误之处多望包涵。评说人物,议论事件只为个人喜欢,虽倾慕古人之风采,不朽之功业,却难行于今朝。知古以预今,读史以明事,岂是常人可以?吾自号为中州一龙,却难飞于九霄之上,云游四海,却难有啸声之处。可笑可叹。掩卷之时,独处之地,唯有神伤。后狂癫之语,各位见笑了!
2古代诗人张说的简介
古代诗人张说的简介
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还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仆射,中与有过权力争斗,最后扳倒张嘉贞,自任首席宰相。卒谥号文贞。与(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寿63岁。
生平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职卑微,仅为洪洞县丞。张说为文运思精密,年轻时很有造诣。垂拱四年(688年),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武则天以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张说遂屈居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迁左补阙。
长安初年(701年),诏令张说与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及成均祭酒总领此事。昌宗不学无术,只是广引文词之士,高谈阔论,历年未能下笔。唯张说与徐坚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流。书修成后,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擢任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年),女皇男宠张昌宗诬陷御史大夫与人私议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称此是谋反,并胁迫张说作证,张说应允了。当上廷作证时,再次威胁他,张说却慷慨陈词,对女皇说: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诬证之耳!张昌宗阴谋败露后,又气急败坏地反诬称张说与魏元忠同谋反。张说又据理反驳,最后并说: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张说理正词严,揭露了张昌宗的非法行为,保护了耿直大臣魏元忠,但武则天却不分是非曲直,反认为张说是反复小人,再次鞫审,最后竟被无辜流放于岭外。
唐中宗复位后,张说入为兵部员外郎,后转工部侍郎。景龙年间(707年709年),遇母丧离职,服丧未满,中宗欲起复授黄门侍郎,当时风教颓紊,多以起复为荣,张说却推辞不受,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服丧期满,复授工部侍郎,不久改为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张说迁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这年秋天,谯王李重福潜入东都,欲谋夺皇位。兵败后,东都留守捕获了其党羽数百人,审讯多月,迟迟不能定案,睿宗即命张说前去审理。张说很快查清了此案,一宿即捕获了谯王的主谋张灵均、等,弄清了其全部罪状,其余误捕下狱的一律宣布无罪释放。张说办事干练,深受睿宗的`嘉奖,称赞他说:知卿按此狱,不枉良善,又不漏罪人。非卿忠正,岂能如此?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这时,尚居东宫为太子,张说为侍读,备受亲近礼敬。太子姑母太平公主交结朝臣,朋比为奸,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这年二月,唐睿宗曾对待臣说:有术者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卿等为朕备之。侍臣们明白,此事显然是旨在离间挑拨父子关系,以动摇太子地位,都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张说则直言不讳地说:此是谗人设计,拟摇动东宫耳。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睿宗听后十分高兴,即日下制止皇太子监国。第二年,又下制皇太子即位。
睿宗虽然退居为太上皇,但仍控制着朝政大权。太平公主仍依恃皇兄权势继续干预政事,变本加厉地谋害玄宗。她恨张说不趋附自己,便奏请睿宗,将他贬为尚书左丞,并出为东都留守。张说洞知太平公主之党暗中怀有异谋,遂遣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之党。故史称张说独排太平之党,请太子监国,平定祸乱,迄为。在平定了太平公主的谋乱之后,玄宗即召张说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玄宗欲召回同州刺史为相。张说因与姚崇不和,暗中指使御史大夫弹劾,玄宗不予理睬。接着,张说又使殿中监向玄宗建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相。玄宗知是张说的计谋,不顾一再阻挠,仍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崇任相后,张说就私自到岐王李范家申述诚意。姚崇告发此事,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
张说被贬不久,又因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苏颋擢任宰相,张说与其父苏瓖为故交,撰《五君咏》献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苏瓖事。苏颋读后很感动,上奏称张说为忠贞謇谔,尝勤劳王室,亦人望所属,不宜沦滞遐方。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迁任荆州长史。不久又迁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开元十年(722年),诏命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并去朔方巡视边防,处置兵马。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进为中书令。开元十七年(729年),再拜张说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患病,玄宗每天都遣中使前去看望,并御笔写药方赐予他。由于医治无效,这年十二月病卒。时年六十四岁。赠太师,谥曰文贞。玄宗还亲自为张说撰神道碑文。
3张说是哪个朝代
大家知道张说是何许人物吗?下面我整理了张说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说是哪个朝代
张说(yu),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早年的张说颇有文才,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张说做官之时,武后专宠张易之与张昌宗两人,任命张说等学士四十七人编修《三教珠英》时,让张昌忠总领此事,但是作为一个靠着姿色爬上龙床而得重用的人,哪有什么文才,终日只知道高谈阔论,举办宴会享乐,编修期间,张昌宗完全没起到任何作用,反倒是张说与徐坚出力最多。
武则天于公元700年,外出避暑,实则是玩乐,早已没有刚登上皇位时的魄力,到了秋天还不回京,张说直言进谏,并列举了四条不能留下的理由,可惜,武则天不是一个能听谏言的人,完全不理会。 武后晚年,张昌宗与张易之专权更加严重,但是在他们面前,有一个大石头魏元忠,魏元忠这个人性情耿直,颇看不起张氏二人,对于他们专权的行为更是深恶痛绝,于是张氏兄弟想将这颗大石头给打碎了,诬陷魏元忠谋反,但是诬陷需要证人,一个有可信力度的证人。巡视朝廷上下,张易之逮住了张说,张说当时是魏元忠的手下,以高官为诱饵,希望他出来作证,证明魏元忠谋反。当时,张说答应了,没错,答应了 第二天进去作证之时,宋璟警示他一个人的名誉是最可贵的。千万不要为了保全自己,去附和奸臣,陷害好人啊!
为这个得罪了朝廷,被流放出去,脸上也光彩。史官刘知几也在旁边提醒张说:不要玷污你的历史,连累后代子孙啊!之后张说,并未为张易之作证,而是咬定魏元忠没有谋反,被武则天贬斥。但是他的确实现答应了为张易之作证,为人所共知,只是迫于同僚的压力最终倒戈,这段经历始终不精彩,他有一天看《则天实录》,读至魏元忠案时,很不愿意宋璟等人对自己的.激劝之言也被记载下来,他就恳求编著者稍加修改,吴兢始终不答应,说:若徇公之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张说亦无可奈何。由此前科,你们还信他是一个纯正的忠臣么? 武后过世,中宗复位,重新任用张说,但由于母亲去世,离职守孝,丧期未满,被中宗频繁召请,张说坚持守满孝期,在当时颇受赞誉,在这里又可以看出他德行高尚的一方面,睿宗时期,审查李重福谋反一案,迅速查清,该定罪的定罪,该放的放,因公担任李隆基的侍读。 在这儿之后,结局显而易见,张说站于李隆基一方,李隆基当时又与太平公主争夺权力,玄宗刚即位,权力不稳,太平公主趁机拉拢张说,张说不肯,被罢相。但是张说此人却不是大度之人,在前面能为权力答应作证,姚崇与他关系不和睦,玄宗打算任命姚崇为相,张说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
玄宗不予理睬,张说又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换作任何一个不是自己的人来做宰相,相信他都不会高兴,只不过姚崇和他不和,排挤表现得格外明显。 只不过,张说在平定叛胡一事上又有大功劳,做官也能做出建设性的提议,在平定叛胡一事之后,张说的地位更加崇高,但是在泰山封禅之时,他将跟随上山的执事官,都安排为自己亲信之人,并且越级升为五品,而对随行的兵士,只加功勋,不给赏赐。
引起朝中的普遍不满。史书中甚至有记载:张说虽有才智,但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 张说此人,真不知该说他是忠臣还是奸臣,难以评判,他的结局是被唐玄宗勒令致仕退休,电视剧中的那种,强制某爱卿告老还乡,解甲归田,可见玄宗是真受不了他了,但是搞笑的是,在勒令退休后,没过1年,张说又被重新任用,直到他两年后患病,病逝!
4唐代诗人张说生平资料
张说,被誉为开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后期。下面是唐代张说生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张说生平资料,欢迎参考~
早期事迹
张说的祖先原是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代居于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至河南洛阳。
(永昌元年),武则天在洛阳南门亲自举行制科考试,命吏部尚书李景谌考核策论,张说的应对排名第一。武则天认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将张说定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后任左补阙。-
(圣历二年),武则天命张说等学士四十七人编修《三教珠英》,并由麟台监张昌宗总领此事。但是,张昌宗不学无术,只是高谈阔论,赋诗聚会,张说与徐坚出力最多。
年(久视元年),武则天在三阳宫避暑,到了秋天还不回京。张说上疏进谏,并提出四条不能留下的理由,但是武则天没有理会。
(长安二年),《三教珠英》修成,张说改任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被提拔为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张易之与张昌宗诬陷宰相魏元忠谋反,并让张说作证。张说在武则天面前,不但没作伪证,反而揭露张易之逼他诬陷魏元忠的真相。魏元忠因此得以免死,而张说却因忤旨被流放钦州(在今广西)。
回朝任职
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张说被征拜为兵部员外郎,后任工部侍郎。不久,张说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但丧期未满,中宗便欲起复他为黄门侍郎。当时,礼教衰薄,很多人都以能在丧期中被起复为荣耀,而张说却能坚守礼制,数次上表推辞,言语恳切,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服丧期满后,张说复任工部侍郎,不久改为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年(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张说改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同年秋,唐中宗之子谯王李重福谋夺皇位失败,其党羽数百人被捕获。东都留守审讯数月,迟迟不能定案,睿宗便派张说前去审理。张说只一个晚上便查清此案,将主谋张灵均、郑愔等人捕获,弄清全部罪状,其余误捕下狱的一律宣布无罪释放。睿宗慰劳道:“知道你审理这个案子,不冤枉良善,不遗漏罪人。如果你不是忠正之人,怎能做到!”并命他与国子司业褚无量一同担任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读。
担任宰相
年景云二年),张说进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当时,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睿宗对侍臣道:“有术士上言,五天之内将会有急兵入宫,你们为我做好防备。”左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张说则直言不讳道:“这是有小人想离间东宫,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份,小人自然胆怯,流言便会平息。”睿宗大喜,当日便命李隆基监国。
年先天元年),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引荐萧至忠、崔湜为宰相。张说因不肯阿附太平公主,被罢去相位,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张说知道太平公主等人心怀阴谋,于是派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
年(开元元年),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张说被征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不久,唐玄宗更改官职名称,张说被改封紫微令。
贬出京师
张说与同州刺史姚崇关系不和睦。玄宗打算任命姚崇为相,张说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张说又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玄宗明知是张说的计谋,仍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姚崇任相后,张说非常害怕,私自到岐王李范府中申述诚意,结果被姚崇告发。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任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张说又被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
年(开元四年),苏颋担任宰相。张说与苏颋之父苏瑰是故交,便撰写一篇《五君咏》,在苏瑰忌日时献给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载苏瑰的故事。苏颋非常感动,向玄宗进言,改任张说为荆州长史。不久,张说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平定叛胡
(开元七年),张说任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代理御史大夫,同时在军中修撰国史。
(开元八年),朔方大使王晙诛杀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引起并州的同罗、拔曳固等部族的恐惧。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率二十人,持节安抚各部,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副使李宪得知后派人传信,劝他不要涉险,张说却丝毫不惧。诸部落深受感动,得以安心。
年(开元九年),突厥降将康待宾反叛,自称叶护,攻陷兰池六州。唐玄宗命王晙率兵讨伐,又命张说参与军机。当时,康待宾暗中勾结党项,攻破银城、连谷,还占据粮仓。张说率一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袭击,大破康待宾,并乘胜追击。当逃到骆驼堰时,党项反戈,叛军溃散。张说招抚党项流散人员,使他们各安其业。副使史献认为党项反复无常,建议把他们全部诛杀。张说道:“如果把他们全杀了,是违背了天道。”于是奏请设置麟州,安顿党项。同年,张说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年(开元十年),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并巡视边防五城。当时,康待宾余党康愿子举兵造反,自立为可汗,并劫掠牧马,西渡黄河出塞。张说率兵追讨,在木盘山擒获康愿子,俘虏三千人,又将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户五万余人强行迁往中原的许、汝、唐、邓、仙、豫等州。
起初,唐朝边境有镇兵六十多万,张说以“时无强寇,不假师众”为由,奏请裁军二十万,让他们回乡种地。唐玄宗对此犹豫不决,张说道:“边军虽多,但各将帅都只管拥兵自卫,役使兵丁营私。真能制敌,不在兵多。以陛下之英明威武,四夷都能臣伏,不用担心裁减人员会招来寇贼。臣请以臣全家百口人做担保。”玄宗这才答应。
当时,诸卫府兵贫弱,大都在轮班休假时逃跑了。张说建议招募壮士,修改条令,减少劳役,不到十天,便选得精兵十三万,分别补给各卫,增强京师的守卫。这就是后来的彍骑卫队。
复居宰辅
同年,唐玄宗从洛阳返回长安,途中打算前往并州。张说道:“汾阴脽上有汉朝所立的后土祠,这里的祭祀大礼长期废弛;陛下应当趁巡幸之机重修此礼,以便为农事祈求丰年。”玄宗接受他的建议。-
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回京,升张说为中书令。不久,玄宗设立丽正书院,招纳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等文学之士,让他们著书立说、讲论文史,并任命张说为修书使,主持其事。
年(开元十二年),张说倡议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之事,并与徐坚等人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对不合时宜的旧仪程加以改正。年(开元十三年),玄宗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同年,玄宗封禅泰山,临行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源乾曜为左丞相兼侍中,又命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准备刻在泰山之上。封禅时,张说将跟随上山的执事官,都安排为自己亲信之人,并且越级升为五品,而对随行的兵士,只加功勋,不给赏赐。因此,朝野内外都埋怨张说专权。-
被迫致仕
年(开元十四年),玄宗打算重用河南尹崔隐甫,结果在张说的干涉下,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张说虽有才智,但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他与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因此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不久,崔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唐玄宗便命源乾曜与崔隐甫、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等人一起在御史台审讯张说,结果罪状大多属实。
张说的哥哥左庶子张光在朝堂上割掉耳朵,为张说鸣冤,玄宗遂命高力士探视张说。高力士回来后,对玄宗道:“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坐在稻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地等候处分。”又述说张说对国家的功劳。玄宗于是赦免张说,仅罢免其中书令之职。
张说被罢政事后,就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又要求免去右丞相一职。唐玄宗不许,并且在遇到军国大事时,仍旧派人去询问他的意见。崔隐甫等人怕玄宗还会起复张说,对他百般诋毁。年(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勒令张说致仕退休。
晚年生活
年(开元十六年),
唐玄宗命张说兼任集贤殿学士。
年(开元十七年),张说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不久,接替源乾曜为尚书左丞相。不久,张说又因修撰《谒陵仪注》有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年(开元十八年),张说患病,唐玄宗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玄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文贞。
5张说最著名的十首诗
1、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宇。
2、唐享太庙乐章·大和舞。
3、唐享太庙乐章·永和三首。
4、舞马词六首。
5、岳州看黄叶。
6、三月二十日诏宴乐游园赋得风宇。
7、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8、节义太子杨妃挽歌二首。
9、南中别陈七李十。
10、驓赵侍御。
张说(yuè)(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
6唐代诗人张说故事
张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张说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不做伪证
张说入朝为官时,武则天的两个内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权倾朝野,多为不法。满朝官员中只有出名的硬汉宰相魏元忠不怕他们的淫 威。张氏兄弟对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计想把魏元忠除掉。他们在太后面前诬告魏元忠,说魏元忠在背后议论:太后老了,不如跟太子靠得住。武则天一听就火了,把魏元忠打进了牢监,准备亲自审讯,并且要张昌宗他们两人当面揭发。
张昌宗恐怕辩不过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的部下张说,要张说作伪证,并且许诺说,只要张说答应,将来就提拔他。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让张昌宗和魏元忠当面对质。魏元忠说什么也不承认有这回事。两人争论了半天,没有结果。张昌宗说:“张说亲耳听到魏元忠说过这些话,可以找他来作证。”武则天立刻传令张说进宫,张说进了朝堂。武则天问他说:“你听到魏元忠诽谤朝廷的话了吗?” 魏元忠一见张说进来,就高声叫起来说:“张说,你想跟张昌宗一起诬陷人吗?”张说回过头来哼了一声说:“魏公枉做宰相,竟说出这种不懂道理的话来。”张昌宗一看张说的话不对头,就在旁边催促他,说:“你别去管他,快来作证。”张说向武则天说:“陛下请看,在陛下面前,他还这样胁迫我,可以想象他在宫外是怎样作威作福了。现在我不能不实说,我确实没听魏元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只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罢了。”
武则天是个聪明人,听了张说的答话,知道魏元忠的确冤枉,但是她又不愿张昌宗他们下不了台阶,就骂张说说:“你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说着,就命令侍从把张说抓起来。以后,武则天又派人审讯张说。张说横下一条心,咬定他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谋反的话。因此,张说在朝廷大臣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剖疑护太子
从武则天末年,唐朝屡次发生政变。睿宗李旦登基以后,政局仍不稳定,潜伏着政变危机,太平公主党徒众多,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大臣,大半附之,严重威胁着太子李隆基的地位。 传说睿宗景云年间的一天,皇帝早朝时对大臣们说:“最近有术士预言五日之内有军队进攻皇宫,大家说怎么办?”大臣们一听,大为震惊,纷纷要求皇帝调查此事,并加以警惕。张说出班奏道:“臣以为这是一些人散布的谗言,他们主要是想诬陷太子罢了。皇上如果以太子监国,处理朝政,加强太子的实权地位,则君臣名分就会固定下来,有利于稳定人心和政局。弄奸的小人就没有胆量再搞破坏,这样流言蜚语就不会再有人传播了。”
张说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大臣的赞同,睿宗皇帝立即下诏自即日起由太子李隆基监国执政,从而为太子李隆基地位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姚崇算计张说
姚崇是唐玄宗早期的著名贤相,死后葬于洛阳,姚崇曾与张说一起在朝中为相,但两人之间的政见多有不合,因而隔阂很深。
传说姚崇病危时,对守在身边的几个儿子说:“张说丞相与我政见不和,但他才华出众,文章妙绝天下。我死后希望能让他来给我写墓志。我们关系不好,但张丞相向来喜欢炫耀,爱好排场,尤其喜欢华美服饰,珍贵宝物。我死后,他一定会来吊唁。你们把我的服饰玩物中,宝贵值钱的东西放在床帐前。张说假如不看,你们就无希望了;假如他注意这些东西,就把他喜欢的玩物给他送去,乘机请他为我写篇墓志。拿到文章就镌刻,并把它送给皇帝过目。张丞相考虑问题常比我慢,几天后一定要反悔。假如他收回碑文,就告诉他皇帝已经同意,并领他看刻好的石碑。”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来了。张说看到姚家陈列的服饰、玩物,眼露欲光,看了三四遍。姚家人按姚崇吩咐的那样去做,张说果然收下赠物,写了一篇祭文,叙述姚崇的生平,褒扬姚崇的政绩,详尽而生动。张说本来就是当时有名的诗人,故文章一出,就被大家称为杰作。姚家人连忙呈上皇帝过目并刻石。
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索要稿本,说文辞不够周密,想修改修改。姚崇的儿子们领来人看了已刻好的石碑,并告知皇上已过目同意。仆人回告张说,张说非常悔恨,抚着胸说:“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的才能不如他的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