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决定运动后的摄入量(运动成绩决定因素)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哪些因素决定运动后的摄入量,以及运动成绩决定因素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运动员营养需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 能量。
运动中主要能量是糖和脂肪酸,两者供能比例取决于运动强度。当 运动强度达到最大吸氧量65%以下时,脂肪的供能比例增加,运动的耐久力和糖 原贮备量有关。
正常人体内糖原贮备量约为350g,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举响运 动员体内的糖原贮备,赛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增加糖原贮备,从而增加运动员的 耐力。
体育运动的能量消耗因运动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因此进行不同运4项目 的运动员的能量摄入量也不尽相同。
(2) 蛋白质。
蛋白质供给充分对维持运动员的神经兴奋及弥补运动中消耗的 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建运动员蛋白质可按每千克体重1. 2〜2.0g供给。
若是高强度项目还可适当追加,而且在质量上应当有30%左右的优质蛋白质。
(3) 脂肪。
运动员饮食中控制适当的脂肪量,一般脂肪能量比为30%左右,高 脂饮食会增加血浆中脂肪的氧化和利用,但在训练和比赛前不提倡高脂饮备。
体内脂肪贮存量过多会影响运动能力,体内脂肪氧化的耗氧量高,高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慢,延缓胃的排空,而且脂肪代谢产物属酸性,脂肪氧化不全的产物 (酮体)蓄积会降低运动员的耐久力。
关于脂肪酸来源的比例,有资料表明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均可小于1/3,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则可略大于1/3。
(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的重要能源物质,试验证明碳水化合物作 为肌肉运动的能源,消耗等量氧的产能效率比脂肪高4%〜5%,这种差异在比赛时可能会成为影响胜负的因素。
运动员体内肌糖原贮备水平与运动的耐久性直接 相关,而糖原贮备又受膳食中摄人碳水化合物量的影响,因此赛前和赛中补充糖都 有助于运动员耐力的提高。
(5) 合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长时间运动或在热环境下运动,出汗较多,水代 谢旺盛,当运动员失水超过体重的2%时,常感到口渴。
一般认为失水量为体重的 3%〜4%时,基本上不影响运动成绩,但若失水量达到体重的5%时,运动能力则 明显下降,但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影响程度要小些。
运动员水的供给量应以保持水平衡,补足失水量为原则,如大量出汗后应采用少量多次补足的办法。运动中补 液时,液体温度以10〜13°C比较适口,有利于降低体温。
由于运动引起人体大量 出汗时,也使一些矿物质丢失明显增加,跟随汗液流失大量的矿物质主要有钠、钾及少量的钙和镁等。
运动员缺钾时,糖的利用受限,还会增加肌肉损伤的概率,体 内ATP合成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影响,肌肉血流量相应减少,故可引起肌肉无力导致运动成绩下降,因此补充含钾丰富的水果、蔬菜、瘦肉类及含钙、镁、磷、铁丰富 的食品是非常必要的。
铁主要存在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肌蛋白中,并与多种氧化 酶、呼吸酶有关,因而铁与运动员尤其是参加耐力项目的运动员的摄氧能力有关。运动员的运动性贫血,可能与膳食营养不合理、摄入铁的利用率低、大量出汗使铁 的损失量增加等有关。
(6) 维生素。
维生素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与劳动中的作用相同。
运动时体内 物质代谢过程加强,使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若经常进行剧烈运动而不注意补充维 生素,可使维生素的缺乏症提前发生或症状加重。运动员对于维生素的缺乏情况比一般人严重。维生素A在体内除参与视紫红质形成、保护上皮细胞的健康外还 与应激机能有关。
许多运动要求视力集中,如击剑、射击、乒乓球等项目的运动员 。的维生素A供给量要比参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的需要量高,而且摄入量的2/3最 好由动物食品供给。
因为运动员总能量消耗高于一般人,而且水溶性维生素B1、B2、C及烟酸易随 汗液流失,当其膳食中这些维生素摄入不足时,运动员易出现肌肉无力、容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导致耐力受损害;相反,若这些维生素供给充足,则可提高肌肉的耐久力,运动后也较易消除疲劳。
扩展资料:
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指:某种食物所含营养素和能量满足人体一样需要的程度。
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
①食品所含热能和营养素的量,对蛋白质还包括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比值,对脂类尚应考虑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②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人体消化率,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钙、铁、锌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消化率。
③食品所含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尤其是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钙、铁、锌等营养素被消化吸收后,能在人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④食品的色、香、味、型,即感官状态,可通过条件反射影响人的食欲及消化液分泌的质与量,从而明显影响人体对该食物的消化能力。
⑤食品的营养质量指数。食品价格不一定反映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是相对的。同一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可因品种、产地、成熟程度、碾磨程度、加工烹饪方式等不同而有很大区别。
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 一般来说,食品中所提供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越接近人体需要,该食品的营养价值越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养价值
2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哪几种?并说明
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详细说明如下:
1、运动强度
强度高,所产生的运动负荷就大。
2、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身体小号的热量就越大,运动负荷稳步提升。
3、动作的准确性
如果要达到项目的训练效果,就需要按照标准动作执行,不规范的动作会降低运动效果。
4、运动项目特点
从锻炼项目就可以分辨运动量高低,例如登山就要比慢跑运动量大。
扩展资料
运动的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
观察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3、通过测定分析
我们还可以通过脉搏进行测定加以分析(一般脉搏指数保持在120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40~160次/分为中等运动负荷,170~180次/分为较大运动负荷)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4、运动注意
饭后半小时运动是比较好的,晚上饭前运动是空腹运动,运动需要适当能量,人体平时能量的来源,主要靠饮食中摄取来的糖类,可是当空腹进行锻练时,主要的能量来源就靠脂肪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量
3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以下三种:运动强度、时间、密度。
运动量是人体在训练中承受的负荷量。是衡量运动训练的数量指标。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时,均会改变运动量的大小。
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从严格意义上讲,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量,而是运动负荷(“运动量”只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运动强度最易于理解的是用千步当量表示,即4 km/h(3 min行走200米)步行10 min的活动量为1个千步当量,各种活动都可与其换算;千步当量时间是指某种活动完成1个千步当量所需要的时间。运动的强度也用代谢当量(METs,译称梅脱)表示,一般以大于等于6 梅脱为较高强度;3~5.9 梅脱为中等强度;不足3梅脱为低强度。
关于哪些因素决定运动后的摄入量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