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上市IPO(吴晓波旗下的公司)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吴晓波上市IPO,以及吴晓波旗下的公司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知乎赴美上市招股书拆解:两年亏损15亿,广告营收仅B站一半
出品 | 搜狐 科技
作者 | 宋婉心
编辑 杨锦
3月6日,知乎向美国证监会递交首次公开招股书,计划本月在纽交所上市,代码为“ZH”,暂定筹资额为10亿美元。高盛、瑞信和摩根大通担任承销商。
随后不久,知乎上就出现了提问:“如何看待知乎递交赴美上市申请,招股书透露了哪些信息?”。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汪华在该问题下表示:知乎就要去美国冲刺IPO,这真是个“十年磨一剑”的里程碑。
招股书显示,知乎董事会构成和高管,包括知乎创始人、董事 和首席执行官周源,董事、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董事、快手 科技 副总裁兼投资发展负责人彭佳瞳,首席技术官 李大海,首席财务官孙伟。
股权方面,知乎采用了AB股模式,以保障管理层的控制权。IPO前,周源持股8.2%,拥有 46.6%的投票权;创新工场持股13.1%,拥有7.6%的投票权;腾讯持股12.3%,拥有7.1%的 投票权;启明创投持股11.3%,拥有6.6%的投票权。
知乎于2011年1月正式上线,在诞生之初就对标美国的知识问答社区Quora。创始人周源从2008 年就开始尝试创业,2010 年 8 月开始研究 SNS。在知乎之前,他曾是 Meta 搜索的创始人,而也是在这段创业过程中,周源结识了现在的创业伙伴李申申,即现任知乎 CTO。
知乎十年后选择美国上市也并不意外,美国市场类似的内容社区公司较多,投资者的认知程度更高。十年之际,知乎早已过了高光时刻,商业化、破圈等问题连年累积,而可以预 ,上市之后,知乎肩上赚钱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
激进的商业化
据招股书显示,知乎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6.71亿元人 币和13.52亿元人 币,同 比增 达101.7%。2020年毛利率56%,2019年毛利率46.6%,同比增 20.2%。但与此同 时,亏损缺口也很大,知乎2020年净亏损5.18亿元人 币,2019年净亏损10亿元人 币, 同比收窄48.2%。
整体来看,知乎是典型处于上升期的公司,营收按年增速高,但由于业务扩张的持续投入, 亏损仍将是主旋律。这一点横向来看和同为高质量内容社区的B站情况相同。
知乎在招股书中称,其无法保证将来将能够产生利润或产生正的经营现金流,“能否实现盈 利并获得正的经营现金流主要取决于我们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和增加收入的能力,但是我们不 能向您保证我们的用户群将继续保持增 势头。”
知乎的成本项包括云服务和带宽成本、内容和运营成本,费用主要是销售和市场支出及研发 支出。2020年,知乎的销售和市场支出达到7.3亿元,研发支出为3.3亿元。
从收入构成来看,目前,知乎的收入主要为线上广告、付费会员、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以及其 他服务(在线教育、电商)等。
知乎从2016年开始才提供在线广告,2018年推出付费内容,2019年上半年推出付费会员“盐 选会员”,并于2020年初推出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同年,知乎还开始提供在线教育和电子商 务相关服务。可以看出,知乎的商业化进程较慢,变现仍处于早期阶段。
知乎的商业化之路并不平坦。2016年,知乎曾推出付费问答产品“值乎”,用户分享一条有价 值的信息到朋友圈,关键部分被打码,其他人可以通过付费阅读完整信息。可惜的是,值乎 推出后,被果壳、微博等一众互联网平台借鉴,没有保住它的先发优势,给别人做了嫁衣, 值乎黯然落幕。
2017年,知乎成立了两个规模超过告洞400人的事业部,分别负责知识付费和广告两大商业方 向。随后,知乎开始加速,一系列商业化产品悉数登场,先是推出了曾坚持不肯开放的机构 账号,后又陆续上线了知乎Live、书店、私家课、读书会等产品。
2018年6月,知乎将这套产品体系升级为“知乎大学”,并组建了新的知乎大学事业部,将原 有的知识服务团队合并含渣,提供超过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
而在知识付费商业化模式没有 探索 成型之时,让知乎社区氛围质量直线下降的,正是另一边 高速成 的广告业务。周源曾在一次活动上向外界披露“2018年上半年知乎广告营收同比增 340%”,如此高的广告增速对一款社区产品来讲无疑是致命的,大量涌入的广告致使用户 体验极具变差,品牌口碑直线下滑,也没能在之后得袜老枯到弥补。
用户破圈一直是知乎社区在扩张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外界对此的认知是,知乎破圈速 度过快,没有平衡好社区老用户需求和新用户带来的冲击,致使其从2016年开始的变现尝 试屡战屡败,进而影响了上市进程。
“知乎接下来除了破圈,富媒介化是必经之路。”汪华表示,目前市场主流是高刺激的 娱乐 性 短视频,还非常缺乏打开型的视频内容社区,知乎把图文向升级加入中视频形态,形成富媒 介。知乎的中视频仍能继承原有的内容社区特点,在视频领域形成独一无二的打开型产品。
而实际上,知乎在视频化方面已经有过多次尝试。2018年6月,知乎便对App和首 进行了 改版,在原有的关注、热榜、推荐的首 结构上,新增“视频”专区。2019年3月,知乎App 再次改版,视频产品和功能进一步升级,并增加“视频回答”入口。此外,知乎还曾推出短视 频项目“即影”,但仅内测一个月后便夭折。
去年4月,知乎上线了短视频产品“B乎”,10月,知乎又宣布正式上线视频制作工具,在首 增设了独立的视频专区,并推出“海盐计划”鼓励创作者发布视频内容。
在抖音快手等 娱乐 性短视频抢占多数用户注意力的大环境下,“打开型”短视频想要突围并非易事,而B站也已经在知识型视频里抢得先机,收拢了大量知识类UP主,此外, 瓜视频和 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也同样对该领域 视眈眈。
付费比例仍有增 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知乎平均MAU为6850万,与2019年的4800 万相比增 42.7%。同时,每MAU的广告收入,也就是ARPU增加到12.3元,而2019年为 12.0元。同期,付费比例为3.4%,而2019年为1.2%。
相比之下,B站去年四季度时用户付费比例达到8.9%,随着知乎提升MAU,其在付 费比例方面仍有成 空间,但如果按照B站去年全年平均MAU 1.87亿左右、广告营收18亿 元来初步计算,B站ARPU大概为10元左右,低于知乎12元的水平。
招股书显示,知乎广告收入从2019年的5.77亿元人 币升至2020年的8.43亿元人 币,接 近B站一半,较2019年同比增 46%,占总营收占比从86.1%降至62.4%。可以看出,知乎 近两年通过拓展多元化变现途径,改善收入单一的成果显著,广告营收重心正逐步被付费会 员替代。
知乎付费会员收入从2019年的8800万元人 币升至去年的3.2亿元人 币,同比上涨 264%,对总营收贡献从13.1%上升至23.7%。
除却广告和会员两大业务外,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为知乎最新的平台级战略产品。
知乎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于去年年初推出,意在为企业和用户提供符合知乎内容生态和平台 价值的内容服务解决方案。数据显示,该项业务2020年收入为1.36亿元人 币,占总营收 贡献达10%。
其他服务中,在线教育、电商等其他收入从445万元人 币上涨至5253万元人 币,同比增 涨1083%。
过去几年,知乎吸引的投资方除了创新工场、腾讯、启明创投,还包括快手、百度、今日资 本和阳光保险等。
其中,快手通过Cosmic Blue Investments Limited持股8.3%,拥有4.8%的投票权。而对于 百度的持股比例暂未披露。根据公开信息,2019年8月12日,百度官方曾宣布与快手联合参 与知乎F轮融资,总额4.34亿美元。招股书显示,百度此前认购的是认股权证,已由旗下北京百智百能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额行使。
相比于前两年,知识付费赛道已经显得有些冷清,不管是吴晓波的巴九灵借壳上市失败,还 是估值缩水的罗辑思维,知识付费赛道一直难寻“第一股”。此次知乎终于将IPO提上日程之 后,会否开启知识付费下半场,一切仍未可知。
2罗振宇即将上市,靠“贩卖焦虑”年入过亿
他没想到用户一旦读了书,就不那么好骗钱了。
贩卖焦虑的“罗胖”罗振宇即将上市。
9月25日晚,罗振宇创办的知识付费公司北京思维造物信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维造物”)在创业板发行上市获得受理。
思维造物成立于2014年,目前公司拥有得到APP、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并在线下开办得到大学、每年举办“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创办以来,思维造物相继获得5轮融资,背后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梅花创投、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在2017年9月份启动D轮融资时,思维造物的估值涨至80亿元,而罗振宇的个人身家也一度到达过30亿元。
钱,罗振宇早就得到了。他只是始终没能得道而已。
也许是因为曝光太多,70后明星创始人罗振宇的舆论形象非常拧巴。
首先,他是个“文人”,最起码是个有学问的人。
罗振宇是90年代华中理工(今华中 科技 大学)的大学生,而后一路读到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24岁的他顺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成了于丹的同事。
因为体制内工资不多,罗振宇在任教3年后果断放弃了大学老师这个铁饭碗,并在机缘巧合下进了他在读书时就梦寐以求的亮芦央视。凭借一手好文笔,罗振宇在4年内就从一个临时编制的编辑做到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
在担任制片人期间,罗振宇借着策划会接触到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专家学者,这其中就包括日后在《十三邀》里采访他的许知远。时隔多年,罗振宇在《十三邀》中回顾这段往事时,把当初这种请专家到央视给自友困己“上课”的行为定义为是“贪污腐败”。
“这就等于用公费重新上了一次大学,而且是最顶级的大学。”
不过到了2008年,已经当了4年制片人的罗振宇还是从央视这所大学“毕业”了。有人说他离开央视是因为看到了传统媒体即将没落的大势,也有人说是因为深居幕后的他不甘心节目的风光都集中在台前的主持人身上。
但按罗振宇自己的说法,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和领导闹掰了。当时罗振宇的顶头上司郭振玺想把他从《对话》节目拿下,换到另一个名气更小的节目去当副制片人。降职自然是心高气傲的罗振宇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离开央视那年罗振宇35岁,但是全然不曾受困于职场中年危机。在百业待兴的新媒体时代,顶着央视光环的他一口气收到了8个offer。因为一心想站在台前,罗振宇选择了去第一 财经 担任《中国经营者》节目的主持人。正是这次露脸的机缘,让他在2010年结识了NTA创始人、原《创业家》杂志的主编 申音 。
一边是传媒公司,一边是全能主持,双方一拍即合。 2012年在申音的主导下,读书类视频节目《罗辑思维》上线,并开通了每天推送60秒语音的同名公众号。
在《罗辑思维》里,主讲罗振宇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种有趣有料”的读书人形象。也在此时,罗振宇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商人,上线了。
在那个营销混沌、用户狂热的年代 ,罗振宇借助人设红利卖会员、卖书,甚至卖月饼、卖茶叶,好键念短时间内积攒了大量财富和声望。在名利的驱使下,超级网红罗振宇最终动了自立门户的念头。
2014年5月,罗振宇在微博上和申音“和平分手”,并在一个月之内火速搭上了新欢脱不花(原名李天田)。二人联合成立了罗辑思维的运营新主体:思维造物。当然,这一次话语权更大的是罗振宇。
变更运营主体一事没在C端激起什么水花,大众看到的依然是罗振宇的事业一路繁花 着锦 、烈火烹油。
2015年,罗振宇在水立方举办了全长4个多小时的首场个人跨年演讲会,并和到场的上千个观众立下了20年之约,场面之热烈堪比TFBOYS周年演唱会。
同年,罗振宇推出知识付费平台得到APP,完成了罗辑思维 历史 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
2018年,卖课卖到头部的得到又先后推出了得到大学和少年得到。前者是客单价上万的线下课程,力求拔高;后者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上课程,意在垂直。
至此,罗振宇的商业版图已然十分明晰,但他的个人形象却落得混浊不堪。
“文人”罗振宇曾说,自从在16岁时读到了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他便可以不再为“稻梁谋”,纯粹为求知而读书。
而“商人”罗振宇所宣扬的,却是通过P2P和变卖资产的方式一夜暴富,以及用“恐吓式营销”售卖碎片化知识的功利思维。
“网上骂我的人,骂得我都睁不开眼,其实我挺care这件事的”。谈及自己糟糕的风评,罗振宇在《奇葩说》中的示弱让人在厌恶中看出了一丝可怜。
但当年那个端坐在书架前面“ 死磕自己、 娱乐 大家 ”的读书人,看起来分明很快乐。
内容向来难变现,但罗振宇的商业化路径似乎出奇的顺畅。至少在2016年以前,罗振宇还一直在向市场释放良好的盈利预期。
公开信息显示,在《罗辑思维》节目上线仅8个月时,罗振宇就发起了一次号称“史上最无理”的 会员招募计划 。按照计划,罗辑思维的会员名额5500个,价格分200元和1200元两档,但是不透露任何会员权益,买不买全凭缘分。
没想到这个神经病一样的会员服务竟在5个多小时内就被销售一空,罗辑思维一举入账160万。
几个月后,罗振宇又如法炮制了“不告诉你盒子里有什么书”的售书事件。同样的,8000个单价499元的“神秘图书礼盒”从开售到全部卖光,只用了一场电影的时间。
2015年底,罗振宇首场年度演讲的4000张门票被售罄,还吸引了几百万人通过视频直播观看。值得一提的是,罗振宇在首场演讲推出的99张定价4万元的20年联票,以及300张定价3万6千元的19年联票,均被一抢而光。
仅这一场演讲,罗振宇就进账几千万。
后来的得到时期,罗振宇继续深耕卖货,缔造了不少网红课程和明星讲师,比如因《奇葩说》而为人熟知的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资料显示,《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定价143元,在面世一年后销量就超过100万册,这意味着仅靠营销薛兆丰一人,罗振宇就能轻松入手一个亿。
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
从招股书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自2017年至2020年Q1,思维造物营业收入分别为 5.56亿元、7.38亿元、6.28亿元和1.92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7.79万元、5329.76万元、1.17亿元及1327.8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 非经常性损益对思维造物贡献了占比不小的利润 。
2017年及2018年,思维造物通过投资理财获取的收益分别为1193.43万元及1286.41万元,该收益在此后消失。2018年及2019年,公司又获得超过2500万元的政府补助,该部分收益在今年一季度锐减至5300元。
招股书还提到,2020年Q1,思维造物的毛利率仅为42.01%,低于竞品掌阅 科技 的42.99%、中文在线的56.09%和中公教育的57.66%。简单来说,从营收来看罗振宇不算吹牛,但公司的利润确实不尽人意。
从营收结构来看,思维造物的营收分为线上知识服务、线下知识服务和电商三个板块。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公司线上知识服务的营收占主营业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9%、68.7%、66.3%及54.7%。也就是说,卖课依然是目前思维造物的营收主力。
然而就具体数据而言, 卖课业务或许也没有太高的增长前景 。
招股书显示,思维造物的线上知识服务业务从2018年的5.07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4.12亿元,同比下降18.75%;而在今年一季度,思维造物线上知识服务业务收入为1.05亿元,也仅为2019年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该部分业务在今年不会有明显增长。
在利润下行、核心业务没有明显增长的背景下,目前思维造物的市场预期已较2017年缩水不少。
数据显示,本次思维造物拟募集资金10.37亿元,以发行募资计算,公司的整体估值为41.5亿元。按罗振宇合计持股比例41.67%计算,公司上市后,其个人身家约为17亿元。
如果罗振宇可以顺利敲钟,思维造物就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付费第一股”。要知道在罗振宇冲击资本市场之前,已经有两个同行铩羽而归。
第一个是 财经 作家吴晓波。
吴晓波的公司巴九灵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8年3月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巴九灵公司包括 财经 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培训项目“企投家学院”、整合营销部“新匠人事业”等。其中,“吴晓波频道”作为 财经 领域的自媒体大V,是巴九灵的核心资产。
2019年,培训领域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宣布拟以15亿元收购巴九灵96%的股权,此为吴晓波借壳上市冲刺A股的策略。然而这次的重组并未成功。
2019年9月27日,全通教育官宣“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根据深交所的问询函,吴晓波借壳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易存在“吴晓波个人IP证券化”的问题。换句话说,监管层认为吴晓波的个人IP和巴九灵深度捆绑,或将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从这个层面来讲,罗振宇也和吴晓波存在相同的困境。
在罗振宇运营冠其姓氏的《罗辑思维》时,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强就曾在某次交流会中提出质疑,伴随罗振宇个人名望的不断流失,高度依赖其个人IP的罗辑思维也终将走下神坛。但好在得到APP上线后,思维造物的整体运营开始踏入“去罗振宇”的正轨。
另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失意者是喜马拉雅。
早在2015年,还在做免费音频的喜马拉雅就想通过VIE架构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但因为当年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限,喜马拉雅放弃了美股上市计划。同年11月,喜马拉雅开始转战A股,但同样因为政策对企业盈利指标要求等原因,喜马拉雅的上市计划再次泡汤。
事实上,喜马拉雅面临的问题和吴晓波、罗振宇的“名人反噬”有所不同,其障碍主要在于公司内部的版权和变现困境。
据业内人士所述,喜马拉雅类似于声音领域的出版社,收入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和付费业务,成本则主要来自版权的购买和推广。可以说,版权是喜马拉雅公司运营的根基。
据网易 财经 消息,喜马拉雅从2018年至今,陷入版权类司法纠纷的记录高达600多起,被喜马拉雅侵犯著作权的当事人中既有人民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腾讯等企业,也有多位知名创作者和演员。
版权纷争之外,喜马拉雅的变现之路也走得艰辛。
据品玩报道,2018年底,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曾透露平台上有95%以上的内容免费,5%的内容付费。大比例的免费内容体现出当时已经成立5年的喜马拉雅,依然在用户教育不足、获客乏力的市场环境中挣扎。
近年来喜马拉雅愈发倾向于集中开发头部IP合作,并与流量艺人合作,集平台之力制作独家内容;但巨额投入对于迄今为止尚未透露盈利信息的喜马拉雅来说明显是一种负担。
总而言之,吴晓波和喜马拉雅的身先士卒,让今天站在深交所门口的罗振宇显得尤为不易,毕竟知识付费的行业风口早就过去了。
在行业爆发的2016年,千聊、 值乎 、知乎Live、喜马拉雅、微博问答等玩家轮番登场,红杉、腾讯、高盛、顺为等大资方相继入局。2017年,入局知识付费的平台在增多的同时,也在逐步向细分领域深耕发展。
然而伴随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资本圈的声音却越来越小。投资界数据显示,知识付费投资在2017年有52起投资事件,到2018年降到41起,到2019年仅有不到10笔投资。
资方已经不再相信知识付费的宏大叙事,情急之下,登陆资本市场或许已是最后的选择。
得到就像一个药妆店,在这家店里,你可以买到治疗焦虑的“药”,或是用来塑造个人形象的“化妆品”。
2015年推广得到时,罗振宇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不过到了今天,罗振宇也不得不焦虑了。
根据艾瑞数据,随着用户对内容的辨别和筛选能力的提升,即使是中上游玩家的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也仅为30%。企鹅智酷的数据也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28%表示体验满意,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满意,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免费途径来获取。
理论上只有用户多读书,罗振宇才能多赚钱。但他没想到用户一旦读了书,就不那么好骗钱了。
3如何看待罗永浩评价吴晓波上市失败的原因,真的是梦太大且入错行?
最近吴晓波上市公司失败,被罗永浩评价为梦太大而且是入错了行,我觉得这个没有一定性的,每个人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梦想得有,至于成功与否都是另外的事情了,一件事情的成功和失败有很多因素引起的,不单单说是因为选错了行业才失败的。
10月6日,罗永浩突然转发了一篇吴晓波上市梦碎的评论文章,并附上了自己对吴晓波此次未能成功上市的评价,罗永浩评价道:“吴晓波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1。梦太大,他上市?有没有搞错?2。入错行,本来就是个事后诸葛亮。
当然罗永浩并非随意开炮,此前在今年4月份吴晓波曾在演讲中评价过罗永浩创业败局,称罗永浩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梦太大,二是入错行,彼时吴晓波表示:“第一,梦太大。第二,入错行伏搜困。我为了讲这个课,专门买了锤子手机。我买的时候京东商城只剩4部手机,我拿来做纪念。罗永浩聪不聪明?聪明。会不会说?会不会融资?勤不勤奋?为什么挂掉了?因为他入错行了。他做手机是2014年5月份,2013年中国销售手机3.5亿部,同比增长84%。缺念问题是当增长84%的时候,这个行业跟你没有关系了。”
更有趣的是,当时吴晓波还举例罗永浩的名句:“漏坦我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不是为了赚你们几个臭钱。”他评价道:“钱是臭还是香呢?钱既不臭也不香,任何人说我视金钱如粪土,那这个人就是粪土,越是讲这句话的人越是热爱金钱的人。”
4中国股市的谜底究竟阴暗在哪
在中国股市发生的那些故事,谜底总比你想象得还要阴暗,不过,看过谜底的你们还有“勇气”再去相信一次吗?
2014年下半年中国的股市可以用“任性”来形容——上证综合指数[-0.35%]从2050点一路攀升,到2014年12月31日以3235点收盘,涨幅约60%。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仿佛在告诉大家经济疯狂上行的预期,可惜不是。业内专家普遍预测2014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4%,未能万能7.5%的目标,而2015年多家机构预计经济增速将为7.0%。
别树一帜的“中国股市”给了冷静的人们一个巨大的谜面,现在我们来认真地猜一下这个“谜面”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一句话,放在这里很合适:中国股市是“秃鹰们”的冒险乐园,在中国股市发生的那些故事,谜底总比你想象得还要阴暗。
其实,中国股市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是“怪胎”,只不过它这次又“献丑”一次罢了。
上海和深圳的两个交易所分别成立于1990年底,始创之初,制度构建十分粗鄙,几乎没有顶层设计,第一批上市的公司侍没槐大多为华东及华南两地的察弯地方中小公司, 沪市的所谓“老八股”中好几家是注册资本在50万元的区属企业。
1992年8月,深圳发生120万人争购股票认购证事件,场面火爆失控,北京在失控中发现了一个“超级大油田”,两个月后,证监会成立,股票发行权逐渐上收,至1997年,两所划归证监会统一监管,在这一时期,决策层形成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战略设计:中国资本[1.00%]市场应该为国有企业的脱困服务。
大量陷入困境的国企“搓泥洗澡”,打扮成白富美的样子被挂到了市场上,有一位叫张化桥的香港证券分析师甚至认为,当时的国企上市很少有不在财报上动手脚的。连续亏损的国有企业做假账上市交易,从股民的口袋中收拢资金。贩卖上市指标成了当时公开的秘密。
那些“白富美”在财务报表上打扮得很漂亮了,但体制和制度几无改变,掀开假面,当然不堪一睹,在上市数年之后,企业很快再度陷入泥潭,成为了所谓的“壳资源”,这时候,在二级市场上就出现了狙击手,他们被叫做“庄家”。
庄家们通过低价收购未流通的“内部职工股”,成为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然后在二级市场上大兴波澜。他们用新题材重装壳资源,具有强烈投机色彩的庄家经济渐渐形成。
1999年5月19日,沉寂多年的股市突然井喷,构成“5 19行情”,一些从来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如亿安科技、银广厦、中天科技[0.96% 资金 研报]等等,忽然日日狂涨,激荡得人人心旌荡漾,在它们的背后则是庄家们的贪痴狂欢。
这时第一代庄家出现了,K先生的粉墨登场掀起了以炒作为主角的股市热潮。K先生的名字叫吕梁,他常用这个古怪的名字在证券类媒体上写股评文章。吕梁是个虔诚的文学爱好者,早年写小说。
1992年,吕梁去深圳闯世界正好碰上了“8 10”事件。那时的他还是老友一个好奇的旁观者,与那些排队的民众交流后,写了长篇纪实报道《百万股民“炒”深圳》,赚了不少稿费,并受到了股市的洗礼,开始凭借一支笔炒作概念股。
股票市场第一代庄家中,吕梁与他的操盘手将股市完全纳入麾下,能够纯熟并精准地操纵其走势。在他掌控下的“中科创业”和“中西药业”等股票,涨势一片向好,形成了中科系概念,风光无限。
当时,庄家对股价的控制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2000年2月18日,当时第一大庄家、中科创业的实际控制人吕梁新婚大喜,他的操盘手们用“科学而精密”的手法控制股票起伏,硬是让中科创业的收盘价恰好停在了72.88元。操盘手们用自己的方式给老板送上一份别人看来瞠目结舌的礼物。
但我们知道,纵然是今时今日, 对散户来说,股市亦不是久留之地。这是一个危险无比、令人窒息的资本游戏。中国的股市不是一般股民能够预测的,它的身上依旧缠绕着难解难分的线,而线的另一头,从来不是我们。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发表《基金黑幕》一文后,公众表达了极大的关切和义愤,但揭开还是捂住黑幕的交锋还处于对峙之中,在几乎所有的股市经济学家三缄其口之时,经济学家吴敬琏将中国股市直接比喻为赌场,甚至认为前者还不如后者有规矩,“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
吴敬琏进而揭示了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由于管理层把股票市场定位于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使获得上市特权的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钱,从而使股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寻租场’,因此必须否定‘股市为国企融资服务’的方针和‘政府托市、企业圈钱’的做法。”
吕梁等第一代庄家折戟于2001年春季之后的一次股灾,随之出现了以德隆唐万新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庄家,他们的手笔越来越大,高举混业经营的旗帜,动辄以并购题材拉抬股价,靠高额民间吸资来构筑资本平台,用唐万新自己的话说,“用毒药化解毒药”,最终在2004年的另一次股灾中玉石俱焚。
在此后的岁月中,如吕梁、唐万新这种招摇于台面之上的著名庄家似乎减少了,但是,庄家文化确乎从来没有消亡,他们开始隐身于各个证券营业所里,以“地下敢死队”的身份继续战斗,而吴敬琏所总结的股市特征似乎也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2007年前后,吴晓波为了探寻上市公司的真相,特意选择了五、六家股价表现非常优异的公司做样本调查—其中就包括前段时间爆出丑闻的獐子岛[0.47% 资金 研报]。 吴晓波到这些公司实地考察、访谈董事长、查阅公司业绩及股价波动,结果得出了一个并不出乎预料的结论:这些公司的业务波动,与它们的股价波动,几乎没有任何的对应关系。
在一家公司,吴晓波问董事长,“为什么你们的股价最近震荡很大?”他请摄像师把镜头关掉,然后很小声而体己地对我说,“因为这几天券商在换手,换手的成本价是12元,吴先生,你可以在这附近进一点货的。”
有人疑问,赌场遵循的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而股市是个融资→生产→回报股民的内外流动市场,有各种分红、配股、等双赢制度,但是,此说法立即招到股民和学界的嘲讽,因为正是中国股市中分红回购等惠及投资者的制度缺失,才让中国股市像个赌场,甚至不如。
近日,有学者表示,中国股市就如同妓院,用以指责A股臭名昭著的新股暴炒现象,嫖客和嫖资(股民和资金)总量在一定时期相对是固定的,而老鸨们则不断地推出新的处子头牌(新股),甚至不惜装处(作假和联合炒作),同时收买专家和媒体鼓吹,让处子(新股)显得供不应求,意图买个好价钱。这就如同如今A股市场中对新发行股的联合炒作,最终接盘者,就是那早已被引诱的欲火焚身且稀里糊涂的散户。
2010年,A股首发新股共有347只,几乎是每天都有一只新股发行,2011年A股市场也有277家公司上市,新股首日暴涨后套牢散户的现象频频出现。这几年既有拓邦电子这样首日暴涨577%随后陷入漫漫跌途的中小板新股,也有中国平安[0.59% 资金 研报]这样连续四周下跌套牢上百亿元资金的大盘新股。
如2012年10月9日,洛阳钼业[3.28% 资金 研报]发行价3元/股,上市首日暴涨221%,当日收报9.63元;但13天后,业绩突然变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降34.73%,令投资者大跌眼镜。11月2日,浙江世宝[-0.07% 资金 研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众目睽睽之下,连破A股市场新股发行六项纪录,首日涨幅高达626%。
就在去年A股疯牛的同时,在年末中国股市迎来2万亿规模的打新潮。包括国信证券、中矿资源等12只新股IPO发行15.6亿股。自12月18日起12只新股密集发行,募集资金约133.6亿元。
这可是“妓院”论活生生的素材。
吴晓波表示,股市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是“怪胎”,它从来为国有企业—现在叫蓝筹股服务,为国家的货币政策背书,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墙上写着一句话:“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就是保护了所有股东的利益”,此言在我国股市是一个错误。
吴晓波说,这个股市的基本表现,不但与上市公司的基本表现没有关系,甚至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也没有关系,它是一个被行政权力严重操控的资本市场,它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壳资源+并购题材+国企利益”;
甚至这个股市里的企业也从来没有把股价视为公司价值的晴雨表,因此,信奉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人从来没有在这里赚到过一分钱。
在今年四季度以来的这轮股市大波澜中,上述特征不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些股票的表现更证明了“劣币”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正常的投资者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在十几年前提出股市赌场论的吴敬琏教授就去年火热的股市行情提出了担心。他认为,现在所谓“牛市”的制度基础是不稳当不牢固的,股市的缺陷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需要非常谨慎的对待,而且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怎么把这个股市正常的秩序建立起来。
吴敬琏认为,中国股市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主要的责任就是改善一般投资者信息弱势的状态,要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发财,甚至内幕交易。
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这样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
吴晓波认为,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
去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近年来的首次报道证监会立案调查18只股票市场操纵案。其背后也代表了中央对打击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态度。
不过,看过谜底的你们还有“勇气”再去相信一次吗?
关于吴晓波上市IPO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